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雄风 通讯员 蔡美兰
40多年前,张金林还是一个17岁的少年,刚开始在村集体的食品加工厂里跟着师傅学做馒头。
每天傍晚,他都会拿起扁担,去村里山泉流经的地方挑回满满两大桶水。将山泉水静置过滤后,张金林会向水中投入适量的麸皮,稀饭,酒糟等物,封盖后移入室内保温12个小时。
待次日揭盖,一股清甜的酒香味弥散于屋内,此时发酵水便做好了。这发酵水是制作桐庐传统美食酒酿馒头的关键原料,决定了成品的口感。
经过长时间反复练习,张金林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面点师傅,白面酒酿馒头一做就是几十年。
最近,他厂里的馒头销量大增,原因是新产品“毛巾馒头”成了明星单品。
图片
毛巾馒头。王仪楚 董琳炜 摄
新型酒酿馒头登上热销榜
有企业想做酒酿味的吐司
传统的酒酿馒头是圆形的“白胖子”,绵软有弹性,有股淡淡的甜味和酒香味,可以夹红烧肉吃,也可以配着臭豆腐一起吃,是桐庐人餐桌上一道常见的主食。
毛巾馒头也是酒酿馒头,但做成了长方形,看上去像一块叠好的毛巾,因此得名。
“除了形状不一样以外,毛巾馒头的口感也和白面酒酿馒头大有不同。”张金林告诉记者,发酵水制作完成以后,就要将其和入面粉,揉成一个一个小面团,“如果是做白面酒酿馒头,那么把面团搓圆,再静置发酵约3个小时后上锅蒸熟即可,而毛巾馒头的面团只需发酵1个多小时。”
图片
还没上锅蒸的毛巾馒头。 王仪楚 董琳炜 摄
在合理的范围内,发酵时间越短,馒头的口感越有韧劲,“这就是年轻人说的‘Q弹’的感觉,这个馒头的销量超出我们的预期,4个为1包,有经销商一下子买走了几百包。”
据张金林介绍,夏季是馒头市场的淡季,老式酒酿馒头作为厂里的拳头产品,旺季时每天产销量可达4万余个,而现在一天只能售出1万余个。
“在这样的情况下,单价更高的毛巾馒头,每天竟然可以卖出去两三千个,几乎占到了全厂总销量的两成。”更加令张金林惊喜的是,他做的毛巾馒头“火”了之后,已经有四五个大型食品企业的负责人来找他谈合作。他们希望张金林把发酵水用到吐司、预包装零食等食品中去,年轻人喜欢这种香甜有嚼劲的口感。
“推广桐庐酒酿馒头是我一直以来都很想做的事。” 张金林说。
图片
白面酒酿馒头。 王仪楚 董琳炜 摄
在坚守传统手艺的基础上
馒头也要搞创新
张强是张金林的儿子,目前也在馒头厂里任职,主要负责销售渠道的拓展。
“我父亲是一个很纯粹的手艺人,这么多年一直靠卖馒头养家,2021年把工厂开起来之后,已经60多岁了,还是坚持一直待在生产车间里工作。”张强说,面粉揉得好不好,父亲用手一摸就知道。
图片
张金林在做馒头。 王仪楚 董琳炜 摄
张强说,把圆形的酒酿馒头做成毛巾馒头,并在口感上加以改进,这实际上是一位经销商的创意。“他告诉我们,在安徽、四川等地,这种长条形且略有嚼劲的馒头比较受欢迎,只是叫法不同,如果能结合酒酿的风味,一定可以大卖。”
图片
刚出锅的毛巾馒头。 王仪楚 董琳炜 摄
“我父亲只用一次就成功做出了样品,大家试吃了之后都觉得不错,于是决定量产。”在张强看来,父亲的手艺是他最坚实的后盾,他可以大胆地去开发一些迎合当代市场口味的产品。
除了接纳经销商的建议外,张强还自主开发出了全麦馒头,荷叶馒头,桑葚馒头,灵芝馒头,茯苓馒头等,让酒酿馒头这一传统美食快步进入了更广阔的市场。
图片
打包馒头准备发货。 王仪楚 董琳炜 摄
“但无论馒头的外形和口味发生什么样变化,老底子发酵水永远是我们保持地道酒酿本味的基础。”张强告诉记者,现在,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桐庐酒酿馒头:“我们发往长沙的一车货就有3万个馒头,大家在长沙街头吃的馒头夹臭豆腐,很有可能用的就是桐庐馒头。”
接下来,张强打算继续建设生产线,为推动县域馒头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出上一份力。